◎足跡一:金山—松濤小屋行館
位於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
內,有間小屋隱身於大片茂密的松林之中,彷彿與世隔絕般獨善其身,那就是有著大片三角屋頂造型的「松濤小屋」。曾經是先總統 蔣公全台廿七行館之一的「松濤小屋行館」,為蔣公巡視金山地區時度假休憩的所在,拉開窗簾即可欣賞林間自然生態,各種鳥類與松鼠穿梭林間,好似一個小型自然公園。平易近人的蔣公並還曾經與當時附近漁村的民眾在松濤小屋前留下合影。現今松濤小屋除保有原來建築物外觀並定期維護外,房內仍保留當時之壁爐等家具,並開放旅友預訂住宿。
▲「松濤小屋行館」有著純白色的外牆與獨特的三角屋頂造型。
◎足跡二:復興—薰風閣、夫妻樹、角板山行館、
思親亭
復興青年活動中心
前身為「復興山莊」,為原角板山貴賓館擴建而成,為蔣公廿七行館之一,但多年前因遭回祿所燬,目前僅保有中心內部之「薰風閣」,為當年蔣公貼身侍衛群居住之房間。另中心門口有一對巨大榕樹,為蔣公夫妻當年親手栽種的,後人稱之為「夫妻樹」,如今亦已長得茂盛蒼鬱。
▲「角板山行館」採歐式洋房設計,行館內另有四通八達的戰備隧道供蔣公避難指揮之用。
「角板山行館」位於復興青年活動中心旁,全館採歐式洋房興建,佔地約5公頃,為蔣公晚年最愛的行館。行館內最神秘的「戰備隧道」,當年做為蔣公及幕僚等人緊急避難與戰備指揮之用。位於角板山行館一旁的「思親亭」,為蔣公和夫人遊憩時,眺望溪口台地之處。「溪口台地」因其地形地貌酷似蔣公家鄉溪口鎮而得名,蔣公崩逝後,經國先生居喪期間亦常至角板山行館憑弔,回到小亭追思親恩。
※延伸閱讀:
中部足跡-山林水秀,盡覽明媚風光
南部、離島足跡-憶光輝,重返戰地前線
歷史電子報專區
Facebook粉絲專頁
YouTube專屬頻道
官網首頁
Copyright © 2010 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 All Rights Reserved.